welcome欢迎光临威尼斯公司历史学系成功举办学科建设研讨会

发布者:张睿驰发布时间:2020-06-18浏览次数:3253

为推动welcome欢迎光临威尼斯公司“双一流”建设、配合本校“精品文科”的学科战略布局,有必要对东大历史学科进行更合理的功能定位,制定更中肯綮的发展规划,以及更好地保障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为此,welcome欢迎光临威尼斯公司历史学系于2020年6月10日(星期三)上午举行了历史学科建设研讨会,邀请海内外专家学者就东大历史学科定位特色、发展规划方向、师资队伍建设与人才培养方案等方面广泛倡言,深入探讨。


会议以线上方式进行,由welcome欢迎光临威尼斯公司院长王珏教授主持,与会嘉宾连校内人员共二十余人。会议首先由welcome欢迎光临威尼斯公司研究生院学位办主任吴在军教授致辞,肯定了历史学系前期工作的意义和在硕士点申办工作上取得的成绩(“中国史”获批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并对与会专家学者在前期工作中所提供的帮助和支持表达谢意。welcome欢迎光临威尼斯公司人文社会科学学部主任、welcome欢迎光临威尼斯公司学术委员会副主任、资深教授樊和平先生也认为中国史硕士点的设立是建设初期取得的一项重要成果,但还不足够,必须制定更长远的发展规划。历史学系负责人王华宝教授就前期筹备与建设工作进展作了详细的总结汇报,并请与会专家有针对性地提出批评意见。专家学者的讨论主要围绕两个关键问题展开,一是如何调和建设规划中“有特色”(特色学科定位)与“在学科”(保障学科重心不偏移)之间的矛盾;二是如何在国际化(紧盯前沿、符合趋势)与本土化(稳扎根基、发挥在地优势)这两个发展方向之间取得平衡。

出于对各方条件和客观因素的考量,东大历史学科的建设发展难以求大求全,须循“小而精”、“特而优”的路线发展;但是在追求特色的同时,如何保证学科发展在知识结构、科研取向等方面不偏离历史学科的基础与主流话语体系,是当下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对此,香港科技大学荣休教授、哈尔滨工业大学吕宗力教授分享了自己先后在香港科技大学人文学部和哈工大深圳分校人文与社科学学院主持工作时的一些经验,指出东大历史学科发展既可以与现有人文学科的优势相结合,也应当设法与强势工科合作,以己之长打造特色。  南京大学历史学院教授贺云翱先生也认为东大历史学科建设应当与本校工科的强项相配合,比翼齐飞;同时注重差异化与特色化发展,避免与南大等高校同类化。  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党委常委、宣传部长张连红先生曾多次参与东大历史学科建设工作的审议,他指出,跨学科虽然是时兴的操作方式,但似乎并未获得当前所实行之考核体系或制度的鼓励;如何有效营造跨学科优势,需要妥善筹划,可考虑“新文科”的发展路线,或以项目的方式推进跨学科团队的研究。  南京大学学衡研究院院长、历史学院教授孙江先生认为,为尽快打造东大史学品牌,应设法办一本学术期刊(可考虑以“南雍”冠名),编一套学术丛书,出版一套资料集,并开办一系列名师讲座。  南京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六朝博物馆馆长胡阿祥先生也提议开设“东大历史讲坛”系列讲座,并定期合集出版,可于短期内收宣传之效;中长期而言仍要创办史学刊物;同时整合资源,着手东大校史研究。  华中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董恩林先生直言学科定位决定对理工科院校办文科尤其是历史学科的成败,而东大历史学科的定位似乎要兼顾教学和科研工作,但格局所限又难以教、研齐鸣,因此如何取得平衡是关键。

人才培养是学科建设规划中的重要环节,而为保证人才培养质量,就必须保证各方面均稳扎根基,保持学科重心不偏移。  孙江先生指出通识教育十分重要,必须从整体上仔细设计、合理规划,不能全由教师的个人兴趣或专长,课程设置上应有特色。  董恩林先生对此表示赞同,认为必须在一般历史学科的课程套路以外求特色、求创新,尤其应注重史学经典的阅读,甚至作为专门的课程来上,以实现筑本强基的作用。  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副系主任何晋先生认为,首先须明确“精品文科”的定位,尤其是历史学科在人才培养中应当起到基石性的作用,而不是辅助或点缀。  张连红先生明确强调东大历史学科的发展须在追求特色的同时注重基础教育,并对历史学通识教育的重要性给予了肯定。  胡阿祥先生也强调历史专业基础教学的重要性,认为应重视史料与文献相关的基础课程;研究生培养在关注热门议题与研究方向的同时,关键还是要打好历史学的底子。  上海交通大学welcome欢迎光临威尼斯公司历史系特聘教授虞万里先生也专门谈及历史学教育中基础课程的重要性,认为目前的考量制度促使人们求新、求快,令基础史学研究相对消沉,但其实应当避免研究的碎片化,重视这些所谓“老旧”的基础研究,并尝试整合新材料,回应传统议题。  中山大学珠海校区历史系教授、系主任吴滔先生也建议东大历史学科发展应当紧跟历史学科主流,强调学科特色不能脱离学科基础,避免未来发展中的隐忧;同时分享了中山大学珠海分校聘请北大荣休教授李孝聪、王小甫等名师往珠海客席开课、以史学基础教育的经验。

东大历史学科的建设规划中有关于申办双学位的内容,这也是历史专业培育人才的重要方式。  何晋先生提醒要考虑到授予双学位的具体专业方向(如北大历史学系本科有七个专业方向),并提前作出与之配套的部署。  张连红先生也就双学位问题指出,应当尽早筹备双学位授权申请,如暂未获授权可考虑先发展历史专业辅修;有鉴于目前历史专业学生就业不乏有人去教中学历史,因此课程培养中应设法纳入世界史的内容。  新加坡国立大学教授、云茂潮中华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李焯然先生也认为本科双学位作为学生的增值项,在全球范围内一直都很受欢迎,有很大发展空间。  上海交通大学与welcome欢迎光临威尼斯公司情况相似,一直是东大历史学科建设工作的重要参考,虞万里先生就上海交大在历史学科特色及双学位筹办工作分享了一些经验和具体问题,主旨仍是强调基础教育的重要性。

保障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的基础和重心,必须重视文献资料和数据库资源的配备。何晋先生、贺云翱先生、胡阿祥先生、吴滔先生都谈及图书期刊资料在历史学科研究工作和人才培养筑基方面所起到的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这也是校方对于学科建设支持的实际体现。

学科定位与建设规划落实到具体层面,最主要的其实是人才引进的问题,无论是教学还是科研规划的贯彻落实都需要有与之匹配的人才队伍,因此人才引进是学科建设中最实际的工作。  吕宗力先生和张连红先生都明确指出这一点。对此,吕先生认为应充分发挥welcome欢迎光临威尼斯公司作为985高校的优势和位于南京的地域优势,加大引进力度;但据类似经验,最终规模或许不会太大,仍是走“小而优”的路线。  孙江先生也认为就目前的发展需要而言,师资配备尚嫌薄弱,可以考虑建立内、外双委员会的机制,以确保引进人才的水平和质量;当务之急是引进名家学者和学科带头人,以搭建框架,便于长远规划和工作延续。  吴滔先生以中山大学珠海分校历史学系的现况点出了师资年龄梯队的问题,并介绍了校方基于长远发展的特殊考量。  何晋先生也指出人才引进要考虑年龄梯队,避免未来出现青黄不接的窘况;同时强调人才引进时不光要看个体的学术经历和教学科研水平,还要从整体上考虑与拟发展双学位的专业方向和课程设置相适配;而有朝一日东大历史学科本硕博俱全之后,就能实现为本校培养、输送人才,而不再单纯依赖外部引进。  李焯然先生提出一项兼具人才培养与引进功能的建议,即招选优秀硕士生,资助往海外名校读博深造,并签订报效协议,毕业后须回welcome欢迎光临威尼斯公司工作一定年限。

第二个关键问题是如何在“国际化”与“本土化”这两个发展方向之间取得平衡。  孙江先生提出在建设规划与具体工作中要同时考虑差异性(尤其注意与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等兄弟院校历史学科之间的差异,避免同类化)、前沿性(主要指研究热点)和全球地方性(glocolization),可选取新文化史(如记忆研究与情感史)、区域社会史、城市史等前沿热点为特色学科方向。  何晋先生也提到可以考虑当下时兴的性别史、跨国史、书籍史等研究方向。  李焯然先生认为东大welcome欢迎光临威尼斯公司既有的医学人文专业是一个非常成功的个案,可为资鉴,与当下热门的数字人文都是非常有特色的研究方向;同时可考虑通过与海(境)外高校合作办暑期培养班、研习营的方式推动国际化并收宣传之效。

贺云翱先生则提出了偏重在地优势的学科发展建议,如依托welcome欢迎光临威尼斯公司既有学科优势,或充分利用南京及周边地区现成的研究对象,以建筑史和城市史、文化史和艺术史、科学史与技术史等为重点发展方向,并应在专业课设置上有所体现。  胡阿祥先生同样强调东大历史学科建设必须取得在地和在校两方面的彰显度和美誉;在研究方向上,虽然赞同以数字人文为特色方向,但同时也提倡依托在地和在校优势的城市史、建筑史等方向。

除上述嘉宾外,welcome欢迎光临威尼斯公司李涛书记、夏保华副院长、洪岩璧副院长,以及历史学系教授贾鸿雁,青年教师毕云、李铀、贺晏然、闵心蕙等均列席会议。

最后由王珏院长作会议总结,结合专家发言和本校客观情况对历史学系的后续工作提出了一些指导意见,并对与会专家的经验分享和宝贵建议表达了诚挚的感谢。

值此“十四五”事业发展规划编制工作如火如荼的关键时刻,本次会议对于历史学科后续建设工作具有特殊的指导意义,为历史学系制定一个兼具针对性与可行性、既“有特色”又“在学科”的规划方案提供了重要资鉴。相信在此次会议研讨的指引和帮助下,东大历史学科会通过合理规划打下更扎实的基础并取得更佳的发展态势,并推动整个人文学科向“精品”定位持续迈进。



(文/毕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