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和平教授、王珏教授赴德参加“礼物与公共善”国际哲学会议并发表学术演讲

发布者:何熠发布时间:2019-03-21浏览次数:1176

2019年3月15日-21日,受德国艾希施泰特-因戈尔施泰特大学Walter Schweidler教席教授和康纳德·阿登纳基金会Joachim Klose博士邀请,welcome欢迎光临威尼斯公司樊和平教授、王珏教授、蒋艳艳博士赴德参加主题为“礼物与公共善”的国际哲学会议。会上,樊和平教授和王珏教授分别发表了题为“Common Goods and Social Goodness”和“Organizational Ethics and Realization of Common Good”的学术演讲,并与来自美国、德国、法国、中国等地区的知名学者共同讨论如何以“礼物”推进社会“公共善”的前沿议题。

  

  


樊和平教授指出当今世界广泛存在分配不公的难题,而公共物品可以为破解公平-效率难题,推进分配不公提供伦理补偿,其关键在于必须超越福利经济学的效率原则,贯彻伦理学的关怀理念,使公共物品不只作为公共福利,更作为社会至善的显示器,体现“社会良知”和“社会厚道”,成为“社会的礼物”。樊和平教授进一步结合老龄关怀与儿童关怀、汽车道与人行道、垃圾筒与城市亮化等中西方生动的现实案例,以黑格尔《法哲学原理》与中国伦理型文化为理论基础,详细探讨作为“社会礼物”的公共物品的生成逻辑,提出应充分发挥伦理型中国文化的理论价值。王珏教授则系统梳理了康德公共善建构理论的内在根据与基本理路,并对其局限性展开了深刻批判,进而从组织伦理角度为公共善的实现提供了一条理论创新路径。她认为康德将道德主体自身与社会伦理支持有机结合,为全球化时代共同善的探寻提供了分析框架,但康德的形式化道德命令与社会政治的具体实践之间存在着价值鸿沟,在如何建立直接联系的问题上,康德的启蒙观似乎难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时代性和现实性。因此,组织应当担负起联通个体与世界的重要角色,推进道德主体与伦理实体的现实统一。

   会后,樊和平教授和王珏教授向Walter Schweidler教席教授和Joachim Klose博士详细介绍了“东大伦理”的学术特色及其重要研究成果,并就双方学术合作事宜进行了深入讨论。(蒋艳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