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ml:namespace>
自由是近代宗教、道德、政治、审美理解的本质性概念。自由在不同领域有不同的表达方式,呈现出不同的意义与界限。赵广明老师以宗教、道德、审美、政治根本相通于自由为整个讲座的出发点,并以康德哲学作为中心点分别为我们讲述了自由与宗教、自由与道德、自由与审美、自由与政治之间关系,并为我们厘清了宗教、审美、道德、政治之间的界限以及他们在自由这一层面的相通性。赵广明老师对于宗教、道德、政治、审美这几大问题与自由之间的关系与界限的解读,带领着我们对于这一人类共同的重大问题作出了进一步的思考。
赵广明老师从康德的自由开始谈起,从自由和自然的关系中引申出自由就是对于自然世界因果性的否定,表明人是可以抛却一切因果性和各种身心因素的影响由自由为自己做主的,应为人是自因的,即人拥有绝对的自发性。并介绍了自由主义政治在现在所面临的挑战和争论。随后在对于自由是仁义的基础还是仁义是自由的基础这一问题的探讨中,从中西哲学两个方向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确立了自由的第一性问题,即自由是道德的基础,在对苏格拉底之死的解释中,展现了从古希腊开始到现代哲学中自由的发展路径。得出自由是第一性的,自由是绝对的自发性、本性和权利,人是自己的目的、意义和价值的终点。从自由的第一性中看出责任来自于自由,善与恶的讨论也是来自于自由的。在此基础上介绍了康德的自由就是自由的为自己立法,道德就是服从自己为自己所立的普遍法则。同时向我们介绍了新儒家从康德的形而上学和道德哲学来对接儒学的努力。
welcome欢迎光临威尼斯公司梁卫霞老师归结了此次讲座两个问题即自由的意义、表达方式和自由的界限问题。刘作老师作出了精彩的点评:刘老师从康德和黑格尔自由概念具有一致性但倾向性不同,并介绍了自己对于康德《判断力批判》第一导言的解读。至善问题表达了康德对人类希望的维度,道德必然导致宗教,康德对于情感的讨论更多的是出于认识论的方面。
在讲座互动环节,东大师生分别就自己感兴趣的方面与赵老师进行了交流,面对老师和同学的问题,赵老师进行了详细的解答。范志军老师在总结发言中指出从情感和至善来解决康德自由与自然问题,但判断力通向最高善而非至善,后来哲学家多试图从道德哲学方面来解决这一问题。(汤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