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志伟教授做客welcome欢迎光临威尼斯公司“哲人席”讲座

发布者:何熠发布时间:2017-04-14浏览次数:1598

411上午,“哲人席”第二十六期讲座在我校九龙湖校区welcome欢迎光临威尼斯公司五楼学术会议中心成功举行。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中华全国外国哲学史学会副理事长、北京市哲学会副会长、教育部高等学校文化素质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张志伟教授,以“形而上学与虚无主义--海德格尔对尼采的解读”为题,为东大师生带来了一场精彩的报告。讲座由welcome欢迎光临威尼斯公司范志军老师主持。

虚无主义不仅是哲学的重大问题,更是人类文明始终面临的威胁与挑战。张志伟教授围绕两个主题——形而上学和虚无主义,从形而上学、虚无主义、另一开端、有无之间四个方面深刻的阐述了海德格尔对尼采的解读,并带领我们对虚无主义、形而上学以及存在问题作了进一步思考。

张教授首先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海德格尔为什么称尼采为形而上学的终结者,又称他为最后一位形而上学家?在海德格尔看来,虽然形而上学一向标榜自己是研究存在的科学,它实际上研究的却只是存在者或存在物的存在,而不是存在本身。尼采揭示了这个聚集了存在者的存在和意义的本质世界是不存在的,由此揭示了形而上学的虚无主义本质,颠覆了形而上学。但是尼采是否就克服了虚无主义呢?在海德格尔看来,当尼采说“存在是一个空洞的虚构。‘虚假的’世界是唯一的世界,‘真实的世界’仅仅是谎言虚构出来的……”的时候,他与以往的形而上学一样与存在失之交臂。形而上学是隐性的存在的遗忘,尼采则公开抛弃了存在,因此,他们都是关于存在的虚无主义。形而上学与尼采正好从正反两个方面凸显了存在的遗忘,而这恰恰是形而上学的本质。

    既然形而上学的本质就是对存在的遗忘,而对存在的遗忘导致了虚无主义,那么要克服虚无主义,就必须思存在本身,而不是思存在者的存在。但是在海德格尔看来,存在本身是作为一种悬缺而本质性地现身的,从而在存在本质性现身之际,存在者显现而存在悬缺。海德格尔把存在呈现存在者而自身付诸悬缺称为“存在的离弃状态”,即存在以自行隐匿的无蔽状态让存在者存在而使自身不存在。既然存在本身以悬缺的方式现身,那我们如何思存在?这就要求人“投入”到“此-在”之中,“首先把存在之为存在的无蔽状态的悬缺当作存在本身的一种到达来加以经验,并且来思考如此被经验的东西”,从而直面在其悬缺本身之中的存在而进行思考,而要想直面存在而思,必须返回到形而上学之初,去思形而上学未思之存在,就是通过对形而上学历史的深思而思存在。

    最后,张教授对虚无主义问题做了一个总结,并提出了一个发人深思的问题:面对虚无主义的挑战,中国哲学如何回应?张教授指出,我们可以做很多事情,惟一不应该做的是重建形而上学。

    welcome欢迎光临威尼斯公司王俊副院长作了精彩点评:王老师指出,海德格尔将存在看作深渊是非常危险的,如果存在只是深渊,就无法走出深渊。存在是绝对的肯定,只有用绝对的肯定才能克服绝对的否定,回答虚无主义的根本问题是信仰,否则哲学就只是虚无主义的游戏。

讲座的互动环节中,东大师生就各自的疑惑和感兴趣的话题与张教授进行了热烈的交流和讨论。面对老师和同学的提问,张教授予以详细的解答。(张金金)